英國悍然面對COVID-19「散場波」,7/19解封啟動大型人類自然實驗

英國悍然面對COVID-19「散場波」,7/19解封啟動大型人類自然實驗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漫漫無涯的嚴格防疫措施,終於走到了盡頭?英國自本(2021)年7月19日起,率先解除嚴格的防疫措施,包含口罩、商業和社交活動的限制,而這一天也將成為英國的「自由日」。

英國悍然面對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散場波」(exit wave),啟動大型人類自然實驗。台灣人什麼時候才能做好心理準備,迎接遲早的「印度變種」(Delta variant)大流行?

英國人現在不講「第三波」、「第四波」疫情了。新的名詞是「散場波」,也就是所有國家逃無可逃,到最後都必須面對的最後一波新冠肺炎超級大流行,最終建立「群體免疫」。

在剛開始打疫苗的一月,英國單日染疫死亡人數可以破千;現在已經有80%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每日染疫人數即將突破50,000人,預計在今(2021)年7月19日「全解禁」後會超過100,000人,但每日死亡人數可能「只是」兩位數字,不會造成醫療系統崩潰。這讓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有把握在暑假執行解禁計畫,因為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普遍認為,若冬天仍有一波波疫情,會對醫療系統帶來沉重的負擔。(註:在蘇格蘭、北愛爾蘭跟威爾斯,會有不同的解禁計畫,管制措施仍會比英格蘭嚴格。)

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宣布今年7月19日為「自由日」,將鬆綁嚴格防疫禁令

在7月13日的記者會上,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里斯.惠提(Chris Whitty)說明,解禁一定會帶來大流行,但並不會有「最佳解禁日」。越晚解禁,打疫苗的人越多,大流行的染病人數會減少,但許多人的荷包見底,學校教育受到衝擊,心理衛生的問題會更加嚴峻。跑了各種模型的結果,並不支持延後解禁就一定會更好。

同一場記者會裡,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把7月19日稱為「自由日」(freedom day),社交距離與戴口罩與否將交由個人決定。首相與他的科學顧問,從這天起正式使用「散場波」這新詞,象徵著這國家將全力以赴解除所有防疫管控,讓生活回歸正常。

「這是我們的最後一波大流行」,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倫斯(Patrick Vallance)說。

各方反對聲浪四起,擔憂人道與倫理問題

最新發展是:許多科學家透過BMJ、the Lancet等科學期刊集體發聲,反對首相急躁的解禁措施。此外,專家學者們也擔心,英國首相選擇在許多人還沒打第二劑疫苗時就全面解禁,將會帶來人道與倫理上的問題。而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自然也會有不同反對意見。不過,這些應該都不會改變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的決心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英國防疫經驗思考台灣理想的「自由日」

台灣人現在需要思考的是:等到有一天台灣解除邊境管制,各種變種病毒必然會長驅直入,在台灣造成一波又一波大流行。如果這時台灣已經有八成人民打疫苗,對多數人來說這就是個小感冒,但也必然會有沒打疫苗的人、或特殊體質的人因此喪命。

什麼時候才是台灣最理想的「自由日」?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自由出、入境不用隔離?我們準備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了嗎?

我們離這一天還有一小段距離。

總之,趕快打疫苗吧,尤其是五十歲以上以及有慢性病的高風險群。不要一直想著「莫德納」,台灣恐怕不能等到所有想打莫德納的人都滿足心願了才開放邊境。

本文經陳豐偉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