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揚言自得|美國是在尋戰,還是避戰?

撰文:楊志剛
出版:更新:

在中美實力加速美消中長之下、在美國對中國軍事優勢的窗口期日益縮窄下、在美國內部矛盾已激化到急需出現重大外敵的情況下,美國基本立場是避免和中國開戰,還是欲挑起戰爭,製造外敵、創造最後機會擊垮中國,延續美國全球霸權?這是大國博弈的基本判斷,亦會決定解放軍解放台灣時,美國會否出兵介入。

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眾多因素,絕非單純軍力的判斷。在外交上,美國需要判斷一旦和中國動武,它的全球盟友和附庸國會如何配合。日本是恨不得美國和中國大幹一場的,因為日本右翼好戰分子視中國為世仇,對美國則口頭上是「爸爸」而內心視其為狂躁的繼父,不敢得罪。美國爸爸以兩顆原子彈在肉體上和精神上打殘了日本,把日本人「一億玉碎」的精神,擊潰到變成日本女子在日本本土作美軍「慰安婦」時,日本男子甘心情願守門口。美國還以一紙《廣場協議》打殘日本經濟。在這「兩彈一紙」下,美國更在日本設立逾100個軍事設施,待日本如半殖民地。

中美在台海打個兩敗俱傷對日本是大吉大利,日本的心態美國豈會不知?俄羅斯也一樣。中美大幹一場會讓普京從睡夢中笑醒,亦會讓印度興奮莫名準備迎接印度世紀的來臨。

西歐多國和英國何嘗不是?他們自命文明,卻屈服於美國的霸權、不服於中國的崛起,中美在遠離歐洲大陸的戰場打個兩敗俱傷最合乎他們國家利益。伊朗和土耳其以及中東多國亦會把握這百年一遇的機會,逐鹿中東,徹底顛覆美國在中東的利益。

中美開戰絕非中美之間的事,是全世界的事,但美國的附庸有多少會盡忠美國,是一個大問號。

經濟和金融上,美國需要判斷中美開戰而引起經濟和金融的全面脫鈎,美國能否承受得起。美國由1945年二戰之後的崛起,到1969年登陸月球,到1991年促成蘇聯解體霸凌天下,五十年之間崛起之快,幾乎可以媲美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和平崛起。美國國力之強,中國深切認識,但美國崛起靠的是在全球霸權剝奪,中國的崛起是靠咬實牙根,一代人幹兩代人的活,受兩代人的苦。堅韌拼搏是中國人的民族基因,為了國家統一為了民族復興而意願捱最大的苦,是中國人的民族魂。

中美全面開戰脫鈎,雙方人民都會承受莫大痛苦,中國的痛苦可能大於美國痛苦,但中國人承受痛苦的韌力,遠超享受慣優質條件的美國人;14億人民對國家統一政治意願的強烈,遠超美國人對維持霸權而千里用兵政治意願的強烈。朝鮮戰爭中國志願軍穿着單薄棉衣手持步槍在零下30度抗擊美軍,靠堅毅拼搏和優越的戰略把頂級豪華裝備的美軍打到坐下來談判停火,對美國的徹骨歷史教訓,美國人民可能忘記,美國軍方不會忘記,美國精英不會忘記,亦會成為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之一。

美國欲「 尋戰或避戰」,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軍事實力。美軍對與中國開戰的評估是機密,外人不得而知,本文參考全球四份最廣為引用的軍事實力評估報告來嘗試判斷美國的判斷。這四份被視為權威的報告是:美國智庫「傳統基金」出版的《2022 Index of US Military Strength》、 國際戰略研究所出版的《Military Balance 2022》、美國國家情報局出版的 《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 2022》,以及美國智庫CSIS 出版的《US Military Forces in FY 2022》。其中,CSIC的報告着眼於軍備的投入;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在軍隊和各類裝備「量」的數據資料最詳盡;美國國家情報局的報告不作定量分析,純粹只作質的評估;傳統基金的報告則質量兼備,有豐富數據及深入的分析。

四份報告共一千二百多頁,對軍事有興趣的讀者值得一讀。本文濃縮梳理如下。

美國國家情報局的評估是:中國的實力直逼美國,尤其是在經濟、軍事和科技上,已對美國形成挑戰。中國火箭軍的短、中、長程攻擊能力,足以威脅區內美軍和設施;中國的超音速中程導彈足以挑戰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中國的太空軍正在追趕甚至超越美國在太空累積的優勢;中國的空間站將於2024年之前全面運作;中國的反太空武器能夠針對美國及其盟國的衛星。在網絡軍方面,中國幾乎肯定有能力進行網絡攻擊,癱瘓美國的重點基建目標,包括原油系統、輸氣管道、和鐵路網絡。

國際戰略研究所的評估是:中國軍事實力的發展已迫使美國要跟隨中國的發展步伐;中國造船的速度以任何方法量度都是驚人的,中國海軍急速壯大,第三艘航母已接近完成,讓中國海軍力量能投射到遠離中國海岸的地區;中國空軍已成為美國的「同級」挑戰者;中國軍事防禦系統和高超音速武器的先進程度令美國大感驚訝,而中國亦正在顯著擴大核武力量。

CSIS的評估表示:美國軍力已不足夠履行其全球軍事策略,但美軍正在調整其軍力結構,由全球全方位軍力佈局,改為在西太平洋針對與中國的大國衝突。這改變包括削減陸軍開支,以壯大能抗擊中國的海空軍和太空軍。

傳統基金的評估如下:美國自立國以來,平均每15至20年便會打一場重大「熱戰」。二戰以來,美國在歐洲和亞洲派駐大量軍力,但依然游刃有餘在世界其它地區進行重大戰役。歷屆美國政府以及美軍所定的軍力要求是:有能力在同一時間面對兩個敵人打兩場大戰,以防一旦和一方開戰,會誘發另一大敵在另一戰線侵犯美國利益。該報告在詳盡評估美軍各兵種的體量、戰鬥能力、和備戰程度後,得出的結論是:美國軍力只能應付一場區域戰爭並同時維持在全球各地的常態軍力存在,但要同時應付兩場戰爭,美軍「力有不逮」。例如美國如果在印太與中國開戰,便有機會不能協助北約抵抗俄羅斯的侵略。

這份608頁的深入評估更表示:美國海軍、空軍、以及海軍陸戰隊正在轉型以便更有效應對與中國的大國衝突,而2020年代中期是轉型過程中最青黃不接的時期,屆時美軍能調動的攻擊型潛水艇和隱形轟炸機的數量會跌到最低水平, 這使2020年代成為最勢危的年代,中國領導人會受龐大的壓力去動武,因為如果拖到2030年代,美軍就會完成針對中國的軍隊轉型和現代化,故此中國有很大誘因在此之前解決台灣問題。中國軍力發展是針對美國介入台海,尋求震懾美軍的主要介入平台例如航母,以達成不戰而拿下台灣,但如果中國動武而最終被美國擊敗,這會動搖共產黨統治的根基,北京不會希望冒這個險。故此,西方國家必須做到的,是令中國「永遠不能確定會打勝仗」。

由朝鮮戰爭到越南戰爭到阿富汗戰爭到俄烏戰爭,帶給美國的啟示是:挑起戰爭容易,終結戰爭極度困難。美國獨霸全球多年,但當前的勢態已是退到唯靠武裝台灣、在中東戰略收縮、在歐洲忍而不發,保持軍力讓中國「不能確定能打勝仗」,因為美國自知一旦要遠征台海和南海,美國不但「不能確定能打勝仗」,更有頗大機會其航母不能安全進入台海和南海一千公里範圍,這會使美國全球霸主的神話破產,附庸國眾叛親離。

集四分軍力分析權威報告的綜合判斷是:美國心態上欲尋戰,實力上只能耀武揚威以避戰。

作者楊志剛是香港浸會大學前協理副校長,現任職智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