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誘導美國跳入「孤獨的修昔底德陷阱」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美西方似乎一直在回避當今世界的一大事實:中國並不是跑到別的星球發展起來以後,又回到地球與美西方過招的。

來稿作者:白中石

過去幾年來,美國意圖遏制干擾中國發展的舉措接連落地,大有決心維護單極世界體系、保住自身世界霸主地位的架勢。美國開展「敘事戰爭」,用一些精心編制的故事去「演繹」中國過去幾十年作為與美相隔太平洋的「鄰居」迅速發展壯大的過程,指稱中國「搭全球化的便車」、建立「血汗工廠」、採用「戰略欺騙」「技術偷竊」等手段,但美國卻拒絕在公開場合對理性分析做大規模的嚴肅討論。

美國對華博弈邏輯走入死胡同

如果不是單純發洩情緒,具備理性思考能力的普通人都會意識到,中國僅靠過苦日子是發展不到今天的,更不用說靠「騙」「偷」和「搭車」。美國一定有人在對此做嚴肅研究,但卻不能公開去說,或者說他們的言論在美不被允許發揮影響力——因為對他們來講,如果目標的確就是保住美國世界第一強國的身份,那不管政府如何圓謊,萬千線索彙聚一股,其邏輯發展均會指向美國政治體制以及由此產生的,與中國有關的戰略國策數以十年計的重大誤判、失誤,甚至失敗。

中國對此的處理明智而得體,沒有揪著美國的耳朵強調「你真傻、你看錯我了」。首先,這並不符合中美大格局下依然具有合作,且在某些方面保持深層默契的事實。其次,國家在某些方面與人相似,當面揭短要分時分事,否則不僅不會壓制對方氣焰,反倒可能激起反擊熱情,惡化我方鬥爭氛圍。我們可以做的更多的是,心平氣和地讓國際社會認識到,美國的戰略制定有問題、對華博弈理論無法自洽、看待世界的角度落後時代。對於美國,中國要強化直接溝通的手段管道,以深談而非揭短的方式,如此或可逐步讓美國關鍵權力集體正視並著手處理自身存在的問題。這樣做不是在幫美國,而是為我們自己。

既有事實下對美政治體制弊端的新概括

美國政治體制的弊端,並不簡單是政府四年、八年一換,導致政策穩定性差這麼簡單。如果用一個短語概括美國政治體制的問題,是「不夠健壯(Not Strong and Healthy Enough)」—既不夠強壯,也不夠健康。這和美國的健身房次文化頗具相似之處,一些人為了在短時間內追求視覺可見的大肌肉量而無度使用激素類藥物,導致身體垮掉。

美國政治體制對關鍵政治家的束縛呈現「集聚兩頭」的極端化:

要麼「步履維艱」,被來自黨內、競爭黨派、政治團體、資本集團、選民等方面的力量切實束縛,導致一些該做的事做不了,此為體制不夠強壯;

要麼「天馬行空」,哪怕通過欺騙、壓迫和飲鴆止渴 ,只要能夠讓各方力量在四到八年內不出格,就可為所欲為,導致一些不該做的事做 很多,此為體制不夠健康。

這給美國帶來大問題,最要命的是限制了美國將優勢轉化為勝勢的能力。以臺灣問題為例,目前美國的整體軍事實力比中國強,且在一些領域的優勢還很大,但這並不足以讓美國在它真正需要、想要打贏的地區——例如第一島鏈——面對中國取得戰爭的勝利。軍隊打不贏,核心功能完全缺失,核心價值缺失一半,還剩一半就是嚇阻。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嚇阻成立的前提還是得能打贏,哪怕以微弱優勢取勝。

聚焦台灣海峽,基於現時中美綜合實力的對比,博弈結果的決定因素來自決心以及與之對應的資源和力量發動程度。走到今天,在遠隔美國本土萬里之遙,事關中國民族大義的「家門口」,事情發展到必要狀態,嚇阻中國根本不現實;未到必要狀態,不用美軍嚇阻,中國也不會採取極端行動。美國軍事實力的優勢,在這裡絲毫沒有轉化為勝勢的跡象和功用。

中國同樣要在規則中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開展工作,但基於健壯體制和家國天下、使命擔當的主動平衡,與美方迫於眼前挑戰的被動平衡完全不同。美國面對今天的中國這樣一個重量級「對手」,也許會在一個短暫的時間尺度內,圍繞一個具體事件,任性的鬧出很大動靜,看起來像是佔據主動,拿到「小分」。例如佩洛西竄台帶動台海問題升溫,攪動島內輿論、助長「獨」派氣焰,且大有在美西方政客間起到「打卡台灣常態化」之勢。但若把時間尺度稍微拉長,評價標準的格局向踐行國家意志的方向稍微擴大,就會發現美國在中美博弈中很難拿到決定輸贏的「大分」。當我們解決完台灣問題後再回看今天,這一結論一定會更加明確。站在今天回看前幾十年,也基本符合這一規律。

2022年8月26日,蔡英文在台北接見訪台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布萊克本,她們交換禮物。(AP)

站在坑邊的「請君入甕」

「修昔底德陷阱」意指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間的激烈衝突。一般來講,這個陷阱至少要抓住兩個人或兩夥人,雙方困在坑裡不死不休,直至同歸於盡或一方勝利出坑。中美博弈按現今的趨勢走下去,一種全新版本的「孤獨的修昔底德陷阱」呼之欲出:美國帶著幾個跟班跳進坑裡坐井觀天、破口大駡甚至自毆,中國卻依然站在坑邊無動於衷。

這種「請君入甕」的局勢如若成真,並非如上述描述一般詼諧,特別是對美國來說,這是極其危險的境地。如果美國因政治體制的劣勢持續做出戰略誤判,持續浪費優勢資源卻無法取得勝勢—正如其在台灣問題中的拙劣表現,而中國咬緊大國定力貫徹國家意志,那美國簡直就是拿著鞭子把自己抽進「孤獨的修昔底德陷阱」。

如果將目標設定為讓美國踏入「孤獨的修昔底德陷阱」,如何實現是值得關注的課題。扳倒守成大國的決定因素往往來自其內部,外部力量推波助瀾的最好方式是充當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特別是對美國這種大腦間歇缺氧且四肢十分發達的國家,你推它,它本能反抗就不進去了,而且力氣還很大。陪它邊走邊吵,距離阱口越近,我們聲音越大,它越可能自己跳進去。

讓它自己跳,中國不明推!美國現在面對中國著急且慌張。美國家裡出的亂子,不一定都和中國有關,但美國可不這樣想,特別是大亂子,例如失控的黨爭、內亂乃至內戰,它會認為和中國有扯不斷的關係—因為如果當前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僅有日本的體制、規模、潛力、組織力,美國不會驚慌失措到如此地步,以致把家裡都搞的亂作一團。

站在美國視角,很難說這種認知毫無道理,但在中國看來肯定是豈有此理。「家裡有糧」的中國,不要輕視美國依靠強大國力把世界捲入漩渦的能力,不需吝嗇向世界提醒美國實力的強大,但要讓世界認識到此中危險,努力去團結大部分沒有資格坐上牌桌的國家,設法讓共和黨、民主黨對彼此的不滿,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兩黨對特朗普以及其他政治勢力的不滿,漫過對中國的關注。美國對外轉移矛盾視線的招數,如果缺乏焦點國家的配合,甚至被我有心利用,保質期可數。

「雙贏」解決方案

2020年7月,時任美國司法部長巴爾曾在密西根州福特總統博物館的一場演講中說,中國人所謂的「雙贏」,就是中國贏兩次。公開信息中可以檢索到的關於「雙贏」的美式理解,最早來自於2010年美國保守派遊說團體美國商會的一份報告,聲稱「外國公司曾認為金融投資、技術轉讓等會令中國市場不斷開放,但這種觀點正被董事會『在中國,雙贏就意味著中國贏兩次』的玩笑取代。」

大國博弈都是以「陽謀」打「明牌」,陰謀詭計起不到決定性作用,這種揶揄不應讓兩國大腦群體噤若寒蟬。美國若真想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與中國掰手腕,並讓自己在未來還有資格與中國繼續過招,最該做的並非把中國捲入認知戰、貿易戰、科技戰、新冷戰的戰場,甚至在台灣問題中搞激進冒進威脅中國打一仗,這些東西對美國來說莫說治本,標也難治。而應集中精力和資源,基於現有體制基礎,建立「美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制度」,而體制升級與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要讓美國的運行機制如中國一般更加健壯。

但這很不容易,這類改革是要出「人命」的。參議院裡坐的那些人雖不至於心軟,但在今天的美國,這類改革極大概率是一兩代總統完成不了的事,導致很多「犧牲」會在他們還能獲取果實時得不到定論和回報。僅靠愛國情懷與正義追求,在美國滿嘴流油的「商業政治」環境中,是很難推動把這件大事做成的。

「贏家通吃」並不適用中美博弈的體量。中國宜考慮一邊以雷霆之勢回擊美國無禮侵犯,一邊以十足的耐心,向美國認真灌輸實打實的「雙贏」方案,實現基於力與巧的對美鬥爭綜合勝利。

(一)關於台灣問題

嘴上「拱火」,但腳下安靜且有設計的逐步離場,是美國通過臺灣問題獲取最大「利潤」的唯一現實途徑。美國應該擔心的不是中國喊它離開臺灣海峽,而是當中國試圖把它「留下來」時該怎麼辦。放手臺灣問題對美國並不簡單:戰術層面,需要美國產生一個能夠力排眾議、彌合分歧,扛住黨爭壓力並抵禦「中國威脅論」及選舉誘惑的實權領袖或領導集體,僅此一條就很具現實挑戰。

但悄悄離場對美國好處很大:戰略層面,相較被中國趕走甚至打跑,自己體面且有設計的離開,能夠讓美國在延長全球霸權,維護盟友體系方面具有更大的迴旋餘地。對美國來說,當中國想把美國「留下來」,反倒是殺機隱現,推動台灣問題成為美國戰略負資產,實現「一石二鳥」的危險時刻。趁還可以,有設計的從台灣問題中逐步離場,可以為推動美國建立更健壯體制打開突破口,實屬「雙贏」。

(二)關於科技與市場競爭

一段時間內,關閉部分市場但打開合作,對美國來說是向現實妥協的最佳方案。基於更大可控(國內)市場的技術實踐與反覆運算,使中國在許多產業相較美國具有不可逆的優勢。美國作為主權國家,在某些領域向中國關閉市場,我們會一直大聲譴責且依據自身實際進行反制,但不強求。時至今日,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互有所長,雙方合作 早已不是單向輸出。

已經步入正軌的中國,在任何領域,只要是人研究出來的東西,取得成績只是時間問題。美國也需意識到,中國並非一定需要美國的三四億人口才能發展下去。面對更大規模的世界市場,在部分領域,美國依託帶有中國血統的技術獲取利潤,中國使用帶有美國血統的技術搶佔市場,雙方依據對世界進步的貢獻合理劃分收益,並力促世界形成開放、理性思維與規則,實屬「雙贏」。

(三)關於軍事實力

美國應該接受中國的進步,同時自己繼續努力。裝備方面,美國在轟炸機、核潛艇、 核航母等主戰裝備,以及航空發動機等子系統上依然具有優勢,大可按照自己的需求繼續有所作為,只是如何將優勢轉化為勝勢,就不只是軍事裝備的問題。軍事裝備的優勢,面對步入正軌的中國,壽命有限。美國應在思想上破除迷信,正確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軍隊有自己的使命,他們的目標與黨的目標一致,保衛人民;與人民的目標一致,保衛黨和國家,這是歷經歷史風雨洗禮證明的現實。

如果美國不想欺辱中國人民,不抱對中國「大換血」的幻想,大可不必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膽戰心驚,更不需要向左鄰右舍散播焦慮。美國軍隊有自己的使命,把某支強大軍隊作為假想敵磨礪刀尖是推進工作精進的措施,因此美國如何造艦,我們不做干涉但會直言評價。同樣,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建設,最多也只能評價兩句,膽敢越雷池一步,不管是美國還是美國的跟班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絕不吝惜一槍一彈。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美國應設法抬頭向上看,相信五千年民族的政治智慧。謀求單純基於武力投送的勢力範圍,在汲取文明之力的中國共產黨的待辦清單上排位元靈活,中國老百姓有句話叫「看人下菜碟」。接受中國進步,把資源投入自己可以應付的戰場,實屬「雙贏」。

(四)關於意識形態

把對中國開展意識形態輸出的智力和資源,投入自身體制升級的研究,是唯一選擇。 蘇聯是美國登臨王座的階梯,以至於直到今天,美國在內心深處依然把美蘇爭霸的結局作為中美博弈的參考,人為忽略蘇聯自身局限的事實,有意回避中國實際情況的現實,更對一些遠不及蘇聯強大的國家直到今天的堅守不屑一顧。

共產主義不是宗教, 而是科學理論,「意識形態十字軍」行不通。重拾冷戰說辭,在已經建立民族復興集體意識,熱火朝天搞建設的中國格格不入。諾大的美國,到底有沒有派足夠的、誠實的、能幹的人來中國深入體驗社會民情,獲取有價值的資訊。如果發回去的工作報告,全是如何描述有機可乘、建議造謠生事,抑或據實分析的文字觀點被雪藏抵觸,很難令人相信美國在自己發動的意識形態之爭中能打贏或真想打。在意識形態方面收斂觸角、關注自身,升級自我、跟上時代,實屬「雙贏」。

美國很傲慢,但現實已經逼迫它認真對待中國講出的一字一句。即便其佯裝灑脫,關起門來也會認真思索。世界不大,高超音速導彈不久就轉一圈;世界很大,兩個國家似乎永遠也走不到一起。中華文明的智慧就在於接受現實並結合自身實際構建大勢及未來,如果美國還心醉於以力相悖,淘汰它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國所代表的歷史進程與自然法則。

作者白中石是內地機械工程師。文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請君入甕』——中國如何誘導美國跳入『孤獨的修昔底德陷阱』」。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