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土地房屋討論雖「兒戲」但有用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幫港出聲」早前推出「全民討論解決土地房屋問題」,希望幫助新政府把握輿論,解決最重要的土地和住房問題,引動一批所謂KOL參與討論。到底是KOL的出位言論引人入勝、還是題目本身就令人難以抗拒,一片歌頌聲中,筆者抱住一包花生在觀察和思索。

來稿作者:黃冠麟

習主席所重民生問題 且看特區是否虛應

非常有趣,不同屆期的特區政府提出一個個土地和房屋願景,開發郊野公園、東大嶼都會到日後的「明日大嶼」,每次都激起公眾討論的大水花。近期大事莫過於回歸二十五週年重大慶典,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時,指出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回應是「成立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由黃偉綸財政司副司長領導,督導公屋興建項目,並須在本屆政府上任100日內提交初步加快興建公屋的工作建議。

「百日維新」,形式又像以往虛應故事的慣例,此次成果如何,會否又是零零碎碎,要待時間證明。筆者特別要點明,習主席的重要講話之核心在於以「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囑咐特區政府要良政善治,要「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

討論與方案屆屆新 最怕新官不管舊事

猶憶去屆特首林鄭月娥任期末段,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將北區、元朗約共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開發,預計會以雙城三圈之計劃發展。現屆特首李家超開宗明義,表示會繼續北部都會區的計劃。作為與洪水橋一站之隔的大西北住戶,李家超將其納入其六大核心政策之中,筆者第一時間預想日後西北一帶的城市規劃勢將大刀闊斧地改變,比如住屋、交通、社區配套,「元天屯」仍然是小區零佈、五臟俱全的方式存在。幻想將來目標容納約250萬人居住,提供65萬個職位的「北都」,以目前已經上車難的「元天屯」西鐵與輕鐵,未來社區與交通需求一定崩潰。

引動思考,如果真要落實「北都」的佈局,一套完整的發展藍圖包括研究新設鐵路路線,用各式交流管道疏導人流的輸入輸出,通達本地甚至連通灣區,正式實現一小時舒適生活圈,是「北都」其中一個能成為都會區的關鍵。如果沒有劃大餅的過程,沒有實現大餅的大毅力,而且沒有政府的一錘定音,所謂的藍圖和願景就只會是空談。

北都未有具體藍圖 討論一再沉淪

如果政府仍沉淪於所謂的「先北都後大嶼」、「先大嶼後北都」的兩難思考,加上無限因循的官僚科層,這些一次又一次提出來的土地討論將會永無止盡。既然這一回又有所謂的辯論,就請來得更轟烈些,一次過就把他論到最盡就好。

且看公屋最新平均輪候時間上升至6.1年,又見未來十年的公屋供應呈現明顯的前輕後重;《長遠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進展報告》亦指「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住戶已升至12.71萬戶,當中近十萬為劏房戶。在土地房屋問題面前,真有大智慧大毅力去為政保民,正好借此這次討論為《施政報告》打個前站。筆者作為七年劏房專業戶,深明輪候者處身之地肩摩轂擊、四時苦熱、堆案相仍,實經不起這樣苦等。

作者黃冠麟是「學研社」成員、文化工作者。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