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窺」星國內閣調整 穩中推動接班進程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是刻意還是巧合?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6月13日升任副總理隨即視政。因李顯龍總理自13日起放假一周,黃循財以代總理身份接見到訪的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汶萊第二外長埃裡萬·尤索夫,以及印尼財政部長慕燕妮。

來稿作者:陳文坪

今年4月,星國財政部長黃循財獲得內閣成員絕大多數的支持,正式被推舉為第四代團隊領軍人物,即下一任總理接班人。

6月6日,星國總理李顯龍宣佈內閣調動,黃循財6月13日正式升任副總理,他將繼續擔任財長,並從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手中接管隸屬jiejue總理公署的政策策略署。總理公署文告也說,李顯龍總理放假或出國期間,黃循財將擔任代總理。

可見,這次變動,黃循財進一步鞏固了領軍地位,並在未來接班路上向前邁出一大步。

黃循財先接管政策策略而非經濟統籌

隨這次內閣調整而獲得擢升的還有2020年大選加入政壇的三位新人。他們分別是國家發展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陳傑豪升任高級政務部長;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次長蔡瑞隆升任高級政務次長。他們所任職的部門不變。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次長拉哈尤·瑪贊則轉任衛生部兼律政部高級政務次長。一些現職是高級政務部長或政務部長的人,只是平調而更換不同部門歷練。

為何黃循財先從王瑞傑手中接管政策策略署(Strategy Group),而不是經濟政策統籌部?這其中是有「奧妙」的。

新加坡市容、道路、住房、工業區等等城市規劃能井井有條,都有賴於長遠的政策推進。而這些政策的形成都與總理公署的政策策略署有關聯的。總理公署的政策策略署下轄四大部門,分別為國家氣候變化秘書處、行政服務署、人口與人才署及策略與政策規劃署。在各大部門中還有許多不同分工、不同工作組在專職檢討、作研究。正是如此,黃循財接手這些部門後,能更清楚瞭解政府政策的制定,以及國家的長期計畫、發展方向,為未來接任總理提前進入「工作狀態」。

從這一點來看,總理公署的政策策略署是總理的一個「資深智囊團」。誰接手這一部門,就是為接任總理作好準備。2018年,王瑞傑(今61歲)被選為同儕選之首;因新冠病毒大流行,2020年覺得自己接任總理的政治跑道太短而辭去領軍人物。

穩固政局以建立關係與情誼

新冠病毒已進入第三個年頭,但至今還看不到結束的日子。加上俄烏戰爭已持續超過百日,雙方毫無談判停火的意願,使全球陷入能源價格高漲、供應鏈也嚴重受阻,加劇了通脹,經濟復蘇步伐。

在外部劇烈環境影響下,星國這次內閣調整,第三代部長的職位並沒有出現任何變動,目的是以資深部長的經驗來應對國際局勢的變幻,從而穩固政局,以及加以護航接班者更長一段日子,讓黃循財這位接班人有更多時間去淬煉、去推行、出台新的政策。甚至有更多時間去外訪、接觸各國領導人,從而建立自己的國際關係、私人情誼。

新加坡下次大選將在2025年或之前舉行。因此,在黃循財接任副總理一年後(即2023年中),相信內閣才會大改組,以讓第四代團隊擔負起更大責任。那時,就會看到更多的部長退位、變動。

黃循財在升任副總理的消息發佈後在facebook貼文說,他將竭盡全力地為國為民服務,也希望獲得民眾的支持。可見,他保持一貫謙虛的作風、務實的態度。並未視權力為理所當然。在獲得出任更高職位時,也不忘呼籲人民給予他的支持。

穩定的團隊但新時代的手法

新加坡政府內閣成員獲政治職位者不到40個人。當中許多人是身兼多個部門的職務。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其實,新國內閣官員人數是「很少」的。人們常言的所謂「精英治國」,或許這就是一個例子,值得從中瞭解。

新加坡領導班子不是臨時組成的,而是經過多年磨練、歷練以後,慢慢形成一個團隊。這也是政治長期穩定的基礎,可避免像一些國家突然冒出「機會主義者」當政的現象。面對國際環境改變,以及國內新一代選民更多訴求,接班者/領導人須要以不同於上一代的領導方式去與人民更接近溝通、瞭解。親力親為也許是一種常態,不可或缺的新時代元素。

但是,無論如何變化及訴求,提升人民生活素質、改善人民生活、打造和諧家園、提高國人就業機會,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老問題」,是當政者不可忽視的「民心工程」。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提升更高層次的水準。

星港兩地,歷來關係友好。剛在上個月底,星國派出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訪港,期間分別與梁振英(前任)、林鄭月娥(現任)、李家超(候任)特首會談,可以說明星國對港府的有力支援。

星港有許多相似之處,更可以相輔相成。新一屆港府成立後,特首李家超不妨以新加坡作為起點,除了可以與新一代領袖建立個人情誼,也可以向國際社會宣示香港將繼續開放,港星兩城合作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