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教大藝術系女生遊走油尖旺 畫筆下重現7部經典港產片場景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旺角卡門》、《柔道龍虎榜》、《黑社會》……電影取景地不一定要有奇觀異景,油尖旺的舊城小區同樣蘊藏着光影蹤跡。近日有三名藝術系女生,用了七部港人熟悉的電影為中心,以畫筆將一幕幕在油尖旺拍攝的經典場景重現。她們又以拼圖方式,將場景的繪畫置於現實場景中作對比,過程中走訪了區內不同的小店與街坊接觸,了解到過往電影拍攝的場景變化及種種趣事。
「過往大家可能太依賴交通工具,對呢個社區嘅認識好支離破碎。」她們指,希望藉着這一輯為《線影》的作品,鼓勵更多人沿着經典電影路線漫行社區,發掘更多埋藏在舊區內的寶藏。

(左起)來自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的陳葦殷(Hailey)、彭杜賢(Thea)和黃諾姸(Nora),用了七部港人熟悉的電影為中心,以畫筆將一幕幕在油尖旺拍攝的經典場景重現。(盧翊銘攝)

來自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的陳葦殷(Hailey)、黃諾姸(Nora)和彭杜賢(Thea),本來並不相識,自去年9月因為這個作品而聚在一起,三人同樣熱愛電影,而油麻地、佐敦和西九龍是香港電影取景熱點,「用記錄式去了解一個地區好冇感情,但電影唔同,好實在咁紀錄咗當刻嘅生活面貌。」留着清爽短髮的彭杜賢說。

彭杜賢指,導演當年在電影中留低的訊息,她很想了解現時是否仍然存在,「例如2003年嘅《柔道龍虎榜》,嗰時係香港最差嘅時間,導演杜琪峯都喺訪問中講,拍呢套戲係想畀返團火人哋……我哋近期再去取景嗰間餐廳,見到仍有營業,員工仍然用最普通但最努力嘅樣子生活、生存,而且好努力保留餐廳最傳統一面。」

嘆落區時發現部分景物已面目全非

這些經典電影,三名生於90後、00後的女生笑言,「全部都唔係我哋年代。」她們為了今次作品,特地看了20多套電影,其間又要金睛火眼地找出合用的畫面。負責繪畫工作的黃諾姸指,她擅長畫人,畫街景則甚具挑戰性,加上有時電影劇照像素低、場景很模糊,而且落區對比時,有些景物已面目全非,「畫唔畫到係一個考量,另外就係個地點夠唔夠地標性、喺戲入面又係咪重要。」

例如《香港製造》中曾出現陳枝記刀莊,但電影故事其實圍繞沙田,即使刀莊老闆很友善,三人也只能放棄使用這地點;又如《旺角卡門 》中的果欄,多年來果欄環境改變不少,她們已無法找到劇照中的那幅白色牆,「畫畫比影相自由度大很多,可以加啲自己想像,畫嘅時候來來回回對返劇照,留意到好多細節,覺得同個地區加深咗連繫。」黃諾姸說。

雖然她們的畫筆下劇照畫得十分傳神,但這些經典電影,三名生於90後、00後的女生笑言,「全部都唔係我哋年代。」(盧翊銘攝)

「又例如我哋有三套電影係圍繞油麻地警署,本來都覺得最理想係一個地點一套電影,但後尾覺得,原來呢個地方真係好重要,唔同主題嘅戲都會嚟到呢度。」戴眼鏡的陳葦殷指出,她們畫的劇照有三個角度的舊油麻地警署;她又以「覓食」為例,提到她們在這半年來,因為多落區發掘到社區的不同面向,「以前都係會上網搵好嘢食,但𠵱家見到一啲不起眼、有50幾年歷史嘅店舖,入去試下原來都幾好食……自己落區行發掘到社區文化,好過就咁上網睇人哋過濾咗嘅嘢。」

發掘地區不同面向 為以往將其定型感慚愧

三人指,這一系列的畫作,作品名為《線影》,希望大家知道油尖旺區除了彌敦道,內街還有很多在步行距離之內的景點尚待發掘,並且可以串連起來。屬於新界人的彭杜賢稱,過往來到這區多是消遣,也難以想像一個24小時都如此熱鬧的地區,為何會有人選擇居住,「作為創作者,過往我哋將某啲地方定型,其實都好慚愧。」她們期待觀眾隨著作品推薦的足跡,重新回味經典電影場景,同時喚醒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以及了解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本月起西九文化區藝術展亭展出

旅發局去年9月推出「大城小區-西九龍」推廣,鼓勵年青人走入社區,認識本地文化,運用創新思維,以嶄新藝文角度展示他們眼中的西九龍。今年透過「藝聚香港」平台,旅發局支持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於6月1日至6月17日期間,在西九文化區藝術展亭舉辦社區文化藝術展覽 ─「西油記」,希望借助展覽,為年青人提供展出藝術作品的平台,亦鼓勵市民以藝文角度欣賞社區。參與學生超過650 人,展品共逾250份,包括曾參與西九龍藝術工作坊的中小學生作品,及12份教大學生探索社區後創作的重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