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泰國電動車廠12日動土,2023年會是電動車事業非常關鍵一年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今(10)日在法說會上談及鴻海獨有BOL商業模式、「3+3」新事業,包括軟體、半導體領域最新進展,劉揚偉表示,很高興BOL商業模式受到各國歡迎,鴻海在9月和印尼Indika合資公司正式成立,計劃在印尼生產電動巴士和電池,建立一個全面的電動車生態系統、泰國的電動車廠也將在本月12日動土,預計2023年底完工;鴻海也參與沙國PIF所成立的Ceer公司,在EV上的建置上將會基於CDMS模式,鴻海負責開發車輛EEA架構和整車的軟體,預計明年就可以開始有比較明顯貢獻;同時,鴻海和Vedanta在印度半導體產業的合作,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前應該會有好消息和大家分享。同時強調,2023年會是鴻海在電動車事業非常關鍵的一年,很多合作案都會陸續展現成果。 劉揚偉表示,新客戶方面會有2家傳統車廠、3家新創公司加入,目前新創已新加入兩家,傳統車廠潛在客戶有一家可能即將落地;相關進度方面,首先是MODEL C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正式交車,預購數量已達2.5萬台;Ohio廠區電動皮卡、INDI EV原型車、以及Monarch的電動農用車陸續導入。印尼電動巴士和電池生態系、高雄電池中心以及墨西哥車用零組件廠也都是明年發展重點。

車用半導體方面,劉揚偉表示,鴻揚半導體今年度已經完成1,200V碳化矽MOSFET製程開發,目前和多個客戶接洽中,預計今年底開始接受新產品訂單,預計明年下半取得車規認證,並且開始量產SiC,以及提供模擬測試等服務。

針對外界關心的競爭與訂單移轉問題,劉揚偉表示,任何有規模的產業,都會有兩家以上的供應商。鴻海除具有規模的競爭優勢外,在供應鏈管理能力上,以及需要大規模人力的製造方面也都是強項。之後會持續透過全球布局、BOL模式創造三贏。其他競爭對手要能夠具備以上的能力,其實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