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街及域多利道商住地,中標價每呎9500元,創港島地價8年新低。

(大公報記者 梁穎賢)樓市寒風加劇,繼新盤及二手樓價下滑,連地價亦同告貶值,位於堅尼地城一幅「蚊型地」昨日開標,樓面每呎地價更失守1萬元大關,中標價僅9500元,創下港島區地皮近8年新低。值得留意的是,今年7月開標的西營盤醫院道地皮每呎為12820元,換言之地皮地價4個月貶值26%。專家指,樓市不景氣令發展商出價趨審慎。由於地皮面積細,約提供100伙左右,對地價後市難作參考,但相信對周邊二手構成壓力。

位於西寧街及域多利道商住地皮開標,地政總署昨日公布,以逾4.39億元批予興曄發展有限公司,市場原先估計中標價介乎4.9億至7.4億元,換之言中標價低於市場預期下限超過一成。

項目毗鄰西寧街花園及招商局碼頭,地皮面積約5780方呎,容許中標發展商發展純住宅或商住項目,若作純住宅發展,可建總樓面約46243方呎,即每方呎樓面地價9500元。如興建商住樓宇,商業面積最多約34674方呎,連同住宅最大總樓面約62424方呎。項目亦加設「限呎」要求,每伙實用面積不可小於280方呎,並須於2027年6月底前完工。

發展商須維修擋土牆

資料顯示,港島對上一次每方呎樓面地價失守萬元關,為永泰地產於2014年4月以4.33億元投得的筲箕灣愛德街及愛勤道交界地皮(現為永泰旗下出租住宅Waterfront Suites),每方呎樓面地價9396元,意味堅尼地城蚊型地是港島區地價8年新低。至於與嘉華國際今年7月以5.5億元投得的西營盤醫院道地皮比較,當時每方呎樓面地價為12820元,代表4個月跌價26%。

值得留意的是,今次地皮跌價原因,除了受到整體市場氣氛影響外,地盤內靠近域多利道的一邊有一幅現存擋土牆,用以支撐該道路的結構安全,由於部分擋土牆位置屬於地皮之內,發展商須負責其維修和保養,加上項目規模有限,但仍需提供停車場等設施,亦對地皮價值打折扣。

可建百伙 料主打細戶型

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表示,項目地皮規模較小,投資額相對較細,加上屬罕有擁海景市區地,日前接獲9份標書,雖然合乎市場預期,惟受到市場氣氛回軟影響,發展商因而出價趨審慎。他又認為,項目發展潛力不俗,不少單位可享有海景,屬港島區罕有小型海景地皮,料主打一房及細兩房戶型,目標客戶為上車客。

樂融軒首宗蝕讓 業主虧損200萬

二手蝕讓持續,筲箕灣樂融軒罕有錄得損手成交,該屋苑一伙3房套單位剛以1050萬易手,原業主4年前入市,賬面蝕136萬,連雜費虧損逾200萬,料為屋苑首宗蝕讓。

美聯助理聯席董事黎泳傑表示,樂融軒高層E室3房套單位,實用635方呎,獲用家以1050萬元承接,實呎16535元。據了解,原業主2018年6月以1186萬元入市,賬面貶值136萬元或11%,連釐印費及佣金等支出,估計虧損約203萬元。翻查成交數據,樂融軒2014年入伙迄今未錄二手賬蝕個案,料今次為首宗。

美聯聯席區域經理鍾家豪透露,荃灣中心再錄低於1萬元呎成交,單位為9座低層C室,實用425方呎,成交價418萬元,實呎9835元;原業主於2019年斥540萬入市,持貨3年多,賬面勁蝕122萬或22.6%,連雜費估計實蝕約150萬元。

屯門上車盤再錄「2字頭」成交,美聯助理區域經理羅立恒表示,利寶大廈中層D室,實用234方呎,開價270萬元,減至253萬元易手,實呎10811元。據資料,原業主於2018年4月以335萬元入市,賬面損失82萬元或24.5%,連雜費料蝕95萬。

大埔白石角再添損手,中原資深區域營業經理方翰達表示,雲滙1期6座低層B2室3房戶,實用646方呎,減至888萬元沽出,原業主2019年2月以1015萬元一手購入單位,持貨3年多,賬面蝕約127萬元。

美聯助理營業董事陳國良透露,沙田中心海寧大廈高層E室,實用288方呎,以478萬元易手,較估價低最多14%,原業主2017年10月斥506.8萬元購入,5年貶值28.8萬元,連使費料實蝕逾50萬元。

利嘉閣高級分區市務董事彭錦添表示,青衣海欣花園1座高層B室2房戶,實用471方呎,以670萬元成交,原業主3年前入市,額外印花稅鬆綁僅約1周即沽,賬面虧蝕30萬元。

美聯物業高級分區營業經理梁仲維表示,荃灣海濱花園19座低層B室,實用面積700方呎,累減逾3成以540萬元售出,實呎僅7714元,料為屋苑7年呎價新低。

樓價下跌交投淡 上月辣稅雙破底

加息陰霾及股市波動等影響,樓市持續向下,連帶住宅物業辣招稅收入同告破底。稅務局最新數字顯示,10月份三大住宅辣招稅成交共130宗,較9月減少36%;涉及稅款1.59億元,按月急跌66%,宗數及金額均創2014年7月有紀錄以來最差,稅收金額更較高位逾44億元劇跌97%。

稅務局數據顯示,10月份三大辣招稅(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NRSD、買家印花稅BSD及額外印花稅SSD)收益為1.595億元,比9月份的4.63億元,減少3.035億元或66%,為2014年7月有紀錄以來低位。值得留意的是,若與2018年6月稅款高位約45.7億元比較,上月三大辣稅金額大減逾44億元或97%。

買家印花稅僅20單

若以三項住宅辣稅劃分,反映公司客及境外買家入市的買家印花稅(BSD)跌幅最勁。事實上,過往BSD不乏內地買家,惟兩地未全面通關,近年內地客來港買樓個案持續萎縮,上月的BSD個案僅20宗,比9月的32宗,減少12宗或38%,創2014年有紀錄以來最低;同期涉及稅款僅2640萬元,對比9月的1.438億元,按月大減1.174億元或82%,金額亦為有紀錄以來最少。

反映投資者入市的從價印花稅(NRSD)亦減少,10月份僅錄得91宗,比9月156宗,減少65宗或約42%;涉及稅款1.191億元,相對9月的3.11億元,按月急挫逾1.9億元或62%,較今年8月所錄的2.545億元還要少,同創2014年7月有紀錄以來新低。由於10月份港股表現弱勢、二手樓價跌勢加劇,加上香港息口面對上調壓力,均減低部分長線投資者入市意欲。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