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爱无国界 慢病管理我们这样做
首页> 资讯速递 > 正文

【2024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爱无国界 慢病管理我们这样做

来源:光明网2024-05-19 09:00
【2024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爱无国界 慢病管理我们这样做
 

  【访谈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为IBD,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因其反复发作、病程长、并发症多,被称为“绿色癌症”,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每年的5月19日被定为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今年的主题是“IBD 爱无国界”。光明网卫生频道策划推出《健康情报局——2024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特别策划主题节目》,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消化科主任魏玮教授和北京同仁医院消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张川教授做客直播间,讲解炎症性肠病前沿观点和科普知识,持续关注IBD人群,共同做好慢病管理。

  

  【本期嘉宾】

 【2024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爱无国界 慢病管理我们这样做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消化科主任 魏玮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疑难病和常见病,尤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等肝胆胰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2024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爱无国界 慢病管理我们这样做

  北京同仁医院消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张川教授

  博士,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全国食管疾病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身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整合医学会消化分会会长。擅长消化内镜下各种微创治疗。专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特别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早癌及肝胆疾病的内镜下治疗。

 

  【精彩视点】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已成为一种趋势。IBD作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理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近年来,我国IBD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挑战。

  在本场直播中,专家们共同探讨了IBD的诊疗策略。西医强调规范化治疗,通过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炎症,诱导并维持缓解。中医注重整体调节,通过辨证施治,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肠道微生态,从而缓解病情。

  IBD的治疗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人文关怀的过程。面对终身治疗的可能性,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同样重要。通过专业医生的指导,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在诊断技术方面,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手段,包括结肠镜、内镜活检、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技术为IBD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传统诊断方法也为IBD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做好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营养支持。IBD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和肠道功能障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补充对于改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和益生菌的摄入。

  此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IBD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药物耐受性降低,治疗难度增加。因此,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成为老年IBD患者管理的重要策略。

  展望未来,对IBD的治疗将更加注重精准医疗和人文关怀。通过深入研究IBD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开发新的药物和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4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爱无国界 慢病管理我们这样做
 

  光明卫生: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为IBD。那么,什么是炎症性肠病?它的发病原因和症状有哪些?

  魏玮教授:IBD是一种非感染性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免疫系统异常、菌群失调及心理障碍等。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脓血便等。

  光明卫生:目前,国外专科医生对于IBD的研究已经不亚于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在全球及我国的发病情况及防控存在哪些特点和困难?

  张川教授:全球范围内,IBD发病率以欧美地区最高。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差距也非常大,所以UC和CD在我们国家各个地区发病率是不完全一样的。像北方地区一般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相对高一些,在南方地区,克罗恩病发病率相对高。从发病例数来看,近十几年的时间,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递增。因为这个疾病往往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一旦得病,很少能够完全治愈,需要终身进行慢病管理,所以病例也越来越多。

  光明卫生:炎症性肠病从“少见病”发展为“常见病”,可以从哪些方面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魏玮教授: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测数据,到2025年,我国IBD患者将突破150万人。我们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善,生活质量在提高。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一个问题,IBD的病人在中心城市的人比较多,这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消化道系统疾病,主要从两方面重视,一要避免暴饮暴食或生冷刺激的东西;二要减轻竞争性的“内卷”,减轻心理压力。

  光明卫生:炎症性肠病很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搞混,难以诊断。有哪些技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张川教授:诊断技术包括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这些技术提高了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很多人会提出,能不能用胶囊内镜去检查?痛苦小且方便,但实际上CD患者慎重使用胶囊内镜检查。因为克罗恩病的患者往往肠道的狭窄,或者会出现肠道的瘘,所以把胶囊服进去了,结果可能出不来了或者通过瘘口跑到腹腔里,这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除内镜检查之外,病理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但是溃疡性结肠炎没有特异性的标志物,所以诊断起来依然是一个综合分析,病史检查、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再加上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甚至需要一些实验性的治疗,才能确认是不是炎症性肠病。

  光明卫生:目前,炎症性肠病仍然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容易复发,需要终生治疗。在炎症性肠病的长期管理中,是不是意味着要变成“药罐子”?有没有一些策略或方法可以平衡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魏玮教授:IBD又叫“绿色的癌症”,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患癌的风险也在逐年增加。但终身治疗并不意味着终身都需要大量服药。治疗IBD时,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基于其作用机制、疗程疗效靶点以及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关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西医经典治疗中,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制剂和生物制剂等是常用药物。同时,中医中药在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阶段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高免疫能力、调节肠道菌群和缓解心理压力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替代治疗选择。

  因此,通过中西医并重、协作治疗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患者不必过于担心成为“药罐子”,而是应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光明卫生:慢性病管理正式被纳入“国家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0个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起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列入其中。那么针对IBD,特别是老年IBD的规范化管理,社会各方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魏玮教授:老年IBD患者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首先,老年人的特点是免疫力低下,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他们尤为重要,它是治疗IBD的重要基石。中医也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补充营养和能量是关键环节。

  其次,中医对于情绪变化有更为细腻和丰富的描述,认为情绪变化与疾病紧密相关。因此,对于老年IBD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他们可能因为子女离开、患病而感到孤独和无助,这些情绪状态可能加重疾病。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此外,老年人的微循环障碍和器官功能衰退也是管理的重点。微循环障碍可能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需要平衡抗凝药物和IBD出血的风险。

  最后,老年IBD患者的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寻找治疗和生活质量的平衡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对生活质量的期望,适度降低幸福感追求,并适应与年龄相关的健康状态下降。

  总之,老年IBD患者的规范化管理需要综合考虑营养支持、情绪管理、微循环障碍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光明卫生: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中,我国开展了哪些探索,对患者的真正受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魏玮教授:近年来,IBD作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家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IBD的工作。在这一背景下,望京医院和北大医院作为牵头单位,积极开展了中西医联合会诊和双向转诊工作。双方医生互相学习,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治疗服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了患者与医生的无障碍沟通,保障了患者的治疗需求。

  经过五年的实践,中西医结合治疗IBD取得了显著成果。去年,国家发布了关于IBD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共识意见和国家标准,这一共识不仅体现了医生的专业意见,还充分考虑了患者、护理队伍和药学队伍的建议,以患者利益为核心,形成了具有指导性的团体标准。

  为了进一步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IBD的知识和技术,国内通过媒体和学术平台进行了广泛的健康宣教。同时,国际上也开展了多项合作,如与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机构的合作,进行病理科的多学科会诊,形成MDT(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

  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精准测算和特制管道给药等方式,提升了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同时,还探索了粪菌移植(FMT)等前沿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光明卫生: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难点会有哪些改变或突破?

  在探索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之路上,中医的“治病必求其本”原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魏教授指出,治疗IBD关键在于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应对其症状。他强调,对急性期的患者而言,快速诱导缓解并维持其效果,避免疾病复发,是治疗的核心目标。

  肠道作为人体健康的“母亲河”,其微生态环境的平衡对于IBD的治疗至关重要。肠道不仅参与营养吸收和废物排泄,还承载着重要的免疫功能。因此,重构肠道微生态,恢复肠道健康,是治疗IBD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医学界正积极探索通过基因编程、干细胞技术等手段来重构肠道微生态,以期从根本上治愈IBD。这一跨学科的合作不仅涉及中医和西医,还需要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

  张教授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IBD发病机制的认识将不断加深,从而有望实现短时间内治愈且不复发的目标。在短期内,他期待能有更多新药物问世,这些药物不仅服用方便、副作用小,而且价格亲民,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已有一些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结果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将极大地推动IBD治疗领域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通过深入探寻疾病本源,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中医智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IBD患者将能够摆脱疾病的困扰,重获健康与幸福。

 

  【网友提问】

  1.炎症性肠病是不是“吃货”的噩梦?有哪些食物是绝对不能碰,饮食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炎症性肠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不想让孩子也遭这个罪。

  3.得了这个病会不会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影响工作和生活,怎么能保持体力?

  4.炎症性肠病发作时真的很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缓解疼痛?

 

  【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绿色癌症”患者呈上升趋势,首次规范治疗很重要

 

  出品

    【2024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爱无国界 慢病管理我们这样做  【2024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爱无国界 慢病管理我们这样做

  监制 高赛

  制片 李丹

  编导 郝梦晗

  主持人 沈甜

  摄像 逯成业 孙鹏宇

  技术 孙鹏宇

  剪辑 逯成业 孙鹏宇

  统筹 王潇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黑芝麻酥卷、鸡蛋酥卷等3批次食品不合格

  • 89.0%受访家长期待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