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課綱之下,我的「社團經營學」:如何創新、利他,打造與眾不同的課外學習成果?

108 課綱之下,我的「社團經營學」:如何創新、利他,打造與眾不同的課外學習成果?

Photo Credit:Tom Wang@Shutterstock

改變是一件非常嚇人的事,因為這意味著得嘗試沒有試過的事,走向某種實驗性的未知,卻又背負著社員們的期待。

隨著 9 月開學季到來,高中學生們進入了新的學年,許多人也開始參與全新的社團活動,或是成為經營社團的幹部。

社團作為小型的學生組織,對於高中生來說可以是凝聚精神、結識好友的重要場域;同時,學習經營社團、擔任幹部,也可以從中體會到辦理活動、講座背後的過程與辛苦,更可以開始培養自己的領導力。特別是在 108 課綱開始施行後,許多學校紛紛加強投注社團資源,希望能讓學生累積更多課外活動學習。

與此同時,強調多元學習素養的新課綱也已經進入第四年,相信不少同學也開始思索,如何在未來的大學申請入學時,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課外、社團學習成果?究竟該如何參與社團活動,才能讓自己學習到課本外的知識,並在各地高中生們千篇一律的社團參與表現中脫穎而出?

或許,參與什麼社團並不是最重要的,重點在於你是否能夠享受其中,並成為具有行動力的「社團咖」!本文將分享我在高中時期擔任「模擬聯合國社團」社長的經驗,說明「改變、挑戰、利他」的理念可以怎麼在社團活動中實踐。

改變:學生對於難民、戰爭議題無感?

在我就讀的學校,許多社團都有長遠的歷史與傳統,好似一整年該進行的活動、課程都已經確定,在傳統的框架下,比較難以做出大規模的創新變革。不過,因為模擬聯合國社相對屬於較年輕的社團,成立不過 5 年,因此我在剛接任社長職位時,就決定首要任務是觀察社團的「短處」,並思考如何做出相應的「改變」。

「模擬聯合國」,顧名思義是一項以模擬「聯合國開會過程」為核心,藉此讓參與者更認識討論議題、學會站在不同國家及外交立場思考的活動。

然而,經過剛接任幹部的幾次社課後,我卻觀察到,許多參與同學普遍對於國際議題冷感,甚至有人在開會時把議題當作冷冰冰的機械化事件思考,而非設身處地了解當地處境——從幾次談到人口販運、童工議題時,某些高中學生置身事外、漠不關心的立場,即可瞥見一番。

於是,我決定從社團課程內容開始思考,也一再和幹部們討論。若要避免用冷冰冰的教學模式,請老師介紹國際議題、聯合國職權,那到底該如何設計活動,才能讓高中學生感受到全球議題的迫切,並認知到自己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呢?

最後,我決定加強課程的「體驗」,讓社員們動手實作。

挑戰:邀請國際講者、跨過經費阻礙!

改變是一件非常嚇人的事,因為這意味著得嘗試沒有試過的事,走向某種實驗性的未知,卻又背負著社員們的期待。

起初,我們先嘗試帶入台灣相當盛行、由國際特赦組織長期辦理的「寫信馬拉松」活動,讓社員有機會認識國際非政府組織扮演的角色,也看見世界不同角落的地方,有多少人受到不人道的對待。

透過「寫信馬拉松」活動,引導同學認識世界各地可能出現的人權問題。圖/王善 提供

時序進入第二學期,我便緊扣「難民議題」的主軸,從第一堂社課開始,邀請資深的國際特派記者來演講,分享她在世界不同角落進行議題深度報導的經驗;當時的講者錢怡君更提到「新聞報導的力量」——一則好的報導有機會讓更多人知道貧困國家的樣子,讓社會中潛在的力量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對於關心國際議題的社員、甚至我自身而言,都是一股非常強大的鼓舞。

邀請講者分享國際特派報導經驗。圖/王善 提供

接著,我們也邀請了剛從英國回台、難民議題教育 NGO 組織「Refugee 101 Taiwan」的創辦人胡鈞媛,分享她在歐洲現場看到的難民現況。她也在課堂中提出讓同學們深度思考的假設:如果台灣要迎接難民,需要考量什麼?

經過幾次「模擬聯合國」活動、歐洲難民會議思考,社課的最後,我設計以一部關於敘利亞難民的紀錄片作結,從理性回到感性層面,看見難民離家、安頓的處境;為此還特地越洋與國外片商接洽,運用觀看人數較少以及教育用途的優勢,向片商談到合理的播映版權價格,最終僅佔當學期社團總支出約三分之一。

談到費用支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台灣的模擬聯合國會議,報名費動輒新台幣 34,000 元,當時為了辦理一場讓人人都願意參與、報名費只需「銅板價」的模擬聯合國工作坊,於是四處尋找補助,努力讓金錢不成為阻礙高中學生接軌世界的門檻。

即便課程包含了上述豐富活動,我們仍成功將社費控制在每人每學期只要繳交 300 元到 350 元,靠的就是「把錢花在刀口上」,並調整活動內容符合教育精神,方便申請校內國際教育專案、校外政府補助籌措財源。

這每一項創新,背後都有好多好多的不確定性,但我也一直提醒自己,擁抱不確定性、尋求改變,才有機會體驗到更不一樣的歷程。

利他:合作、付出才是王道

然而,分享了這麼多改變的故事,仍缺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利他」;在這裡,我想分別從「合作」和「付出」兩方面來討論。

在社團活動過程中,最能被培養出的能力之一,就是團體合作。畢竟在進行上述的改變行動時,程序多半非常繁瑣。舉例而言,當我們要辦理那場「銅板價」模擬聯合國會議時,即便補助到位、規劃完善,若沒有整個團隊的齊心執行,也不可能成功舉辦。

因此,必須從團隊利他角度思考,讓每一個成員都有學習、表現的機會,也能貢獻自身的意見、才華在活動當中——團體共學,是我在過程中觀察到最重要的一點。

其次,從付出的角度來看,我時常覺得高中社團好像是一種「慈善服務」——即便不盡完美、成熟,但這是少數我們不求回報、只希望參與者能開開心心學到知識的機會。因此,學習從自我付出、利他的角度來思考活動,便格外重要。

辦理人人都負擔得起的模擬聯合國會議。圖/王善 提供

每當我們在開幹部會議時,總是思考著如何讓高中生沒有經濟負擔地參與、對於國際議題不再置身事外、能充實他們的學習歷程檔案……每一項活動、設定,都得試著從「參與者」的角度出發,而非僅僅在意賺多少、幹部得到多少。

有趣的是,經過一次次的會議,我發現這樣的思維是會逐漸交互影響的:當指導老師、社長、副社長,一個個抱持著全心付出的想法時,整個社團的氛圍也會逐漸改變。

你比自己想的更強大!

寫到這裡,讀者應該可以發現,當你我願意思考如何創新,並試著將這些想法化為可能,便已經為自己創造了最特別的社團經驗。不過,社團活動能讓人學習到的,絕對不僅只這些。

猶記得,離開社團幹部角色後的某天,意外收到一封來自社員的訊息,他說「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他在這裡遇到了一群「天使學長姐」,也看到了我們為了社課的「東奔西走」。

讀著那段文字,過去的畫面如浮光掠影飛過,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擔任社團幹部是這麼強大的一件事——可以跟一群一樣有想法的幹部、老師合作,一起為創新、利他的理念奔走,把國際議題帶到高中生眼前。

此時,「學習歷程檔案」和「社團評鑑」好像都不再重要,反倒展露了推廣多元學習的初心——在社團活動中團體共學,培養行動力與付出的心。

不求名留青史,若能夠成為他人高中生活中的一個小小天使,便已然令人欣慰。

執行編輯:曾聖軒
核稿編輯:孫雅為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